今天是,欢迎光临本站 

公司新闻

老产业 新思路 砀山努力实现精准脱贫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0-08-04 21:25:21     浏览次数:    

央广网宿州9月27日消息(记者李志勇)9月26—28日,多家媒体以及多名来自全国的网络名人齐聚安徽宿州砀山县,开启为期3天的融媒体行活动。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市)交界,素有“世界梨都、水果之乡”的美誉。砀山县既是酥梨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也是全国100个无公害农产品(水果)生产示范基地,还是国家级出口果蔬质量安全示范区。

作为水果之乡,砀山县拥有吉尼斯纪录认定的世界最大连片果园,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其中砀山酥梨约15亿斤,是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

生态栽培 数字管理 打造砀山酥梨新标杆

砀山县三联果蔬专业合作社是集果蔬生产、加工储藏、销售、技术培训于一体的国家级示范社。它位于砀山梨核心产区,如今,这里许多上百年的老树梨拥有更多科技范。“从栽培到采摘,从生产到销售,每一颗梨的品质和去向全程留痕,可追溯。”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合作社年产优质果品9000余吨,建设了数字化果园及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生产的水果多次获得殊荣,其中“果润人生”牌砀山酥梨获得2017年“名优农产品”金奖,2018年又被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

砀山县三联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正在给媒体介绍数字化果园及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央广网记者 李志勇 摄)

砀山县三联果蔬专业合作社依托1000亩国家级标准梨园,实施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推广应用清园、刮树皮、太阳能杀虫灯、驱鸟音响、梨小迷向丝、粘虫板、诱虫胶带、性引诱剂、生物农药等,实施机械化管理,减少农药用量30%以上。

此外,砀山县利用黄河故道优美的自然环境及核心区稀缺的老梨树资源,突破线上线下渠道,不断强化“安全好吃,而且好玩”的旅游体验。开发了砀山酥梨众筹认养自采园项目,唤起人们对保护砀山老梨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新思路 新模式 小木耳助力脱贫攻坚大工程

除了三联果蔬专业合作社外,记者还参观走访了砀山县野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2月,主要利用砀山县梨、桃、苹果树的枝条作为培养基生从事黑木耳的种植研发。目前,该合作社流转土地总面积132亩,建智能化管理立体吊袋黑木耳生产大棚22座,建筑面积8670平米,可容纳150余万棒菌棒的生产,目前进棚正在出耳的春季菌棒近80万棒。秋季还可以进棚80万棒。

砀山县野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向记者介绍黑木耳的生长过程。(央广网记者 李志勇 摄)

为实现精准脱贫,合作社创新思路,采用“主体带动(引领)+产业扶持(造血)+集中寄养(覆盖)+保底分红(绩效)+自主经营(长效)+脱贫致富(根本)”的“六加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

2017年,合作社带动玄庙镇马良村48户建档扶贫户从事黑木耳种植,每户1000棒,采取寄植集养的方式,每户可分红1800元,使多年贫困的农户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今年,合作社又带动6个村贫困户838户,共1296人种植黑木耳。根据协议,每棒净利润保底在0.8元,农场与贫困户五五分成,每年每棒可带动贫困户保底分红0.4元,每年贫困户合计分红471520元,并将连续分红三年。

网络名人 现场义卖 爱心扶贫温暖人心

网络名人在义卖现场签字。 (央广网记者 李志勇 摄)

9月27日下午,融媒体砀山行活动邀请全国多位网络名人“公益扶贫 有梨有我”公益扶贫爱心来到了砀山梨树王景区,在此担任售梨大使。每位名人以自己认养的梨树为主,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公益活动,对外义卖100箱砀山酥梨(每箱6枚酥梨,包装箱上贴印公益海报)。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全部捐赠给砀山县扶贫基金,用于砀山的扶贫事业。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浏览手机站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