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光临本站 

行业动态

中国农业“惊人一跃”:扣启农业3.0时代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0-08-04 21:27:41     浏览次数:    

简言之,就是从农业2.0时代,全面迈向农业3.0时代。

  所谓农业3.0时代,是相对农业1.0、2.0时代而言。农业1.0时代对应于传统农业社会,其特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给自足,技术水平较低,耕作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对风调雨顺、地力水源等自然因素依赖度高。农业2.0时代开启于近代以来的工业社会,其特征是工业革命的成果逐渐反哺于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品广泛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农产品"量"的问题基本解决。

  农业3.0时代则发端于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它既是对农业2.0时代的继承,也是对农业2.0时代的超越;它的技术水平更高、生产效率更高,同时也更加个性化、更具丰富性;它不仅满足"量"的需求,也能很好地满足"质"的要求。总之,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颠覆性的农业。

  当下,农业3.0时代的图景正在中国大地展开。这是一个大变局,这是一片新蓝海,这里有惊喜,也有忧伤;有新生,也有死亡;有"风正一帆悬"的畅快,也有"云深不知处"的迷惘  本期半月专题带您一起感受农业3.0的时代脉搏。

  专题采写:宋晓东 郭强 姜刚 叶含勇 叶婧 吴涛 张展鹏 朱翃 潘林青 

  专题策划、编辑:范钟秀 


soso_tc_slider_img


  6月7日,河南浚县一处麦地正在收割小麦 李安摄 

  中国农业"惊人一跃"

  --大变局,新蓝海:扣启农业3.0时代(之一)

  半月谈记者 宋晓东 郭强

  从农业2.0到农业3.0,中国农业正在展开"惊人一跃"。

  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一跃,因其规模之大、变化之巨、时间之急,所以惊人;这也是面对考验的一跃,社会需求的压力、资源环境的约束、内外市场的夹逼,容不得半点闪失,故而惊人;这更是创造明天的一跃,新模式涌现、新农人壮大、新生活流行,因此惊人。

  2015年,中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惊人一跃"与此正相呼应。

  新挑战 新方位

  对于中国农业而言,当下的挑战显而易见。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走了农村年轻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日益严重,"未来谁来种地",这个问题的求解已迫在眉睫;

  农业生产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农资成本等近年来快速提升,而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上涨有限,甚至有所下滑,两相夹逼的形势短期内难有改观;

  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十余年连续增产,但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地下水超采、地力退化、面源污染、化肥农药超量使用,已经难以为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民众对农产品的品质、健康、安全性、丰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农业生产体系并不能与之完全对接,社会诟病不断

  挑战催生变革,巨大的挑战催生巨大的变革。当然,变革还需要催化剂。

  政策的调整是重要的催化剂之一。正是基于上述形势,中央作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部署,改革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农业补贴制度,不再一味强调产量,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确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适度放开进口,等等。

  技术的应用是另一个重要的催化剂。尤其是不断普及的信息技术,为改造农业体系、适应社会需求提供了强大动力。

  总体来看,中国农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看待中国农业,需要多个维度,经济的维度、民生的维度、政策的维度、技术的维度  每一个维度考察下来,就明白了中国农业所处的历史方位:一个必须转型、正在转型且转型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

  新取向 新趋势

  观察农业大转型,我们会发现几个大的取向和趋势。

  在目标取向方面,从主要追求数量转向数量、质量并重。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农业供给侧改革时,就强调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这是中央的要求、市场的需求,也是实践中农业发展的热点。

  在生产方式方面,更加依赖技术的支撑,更加注重可持续的导向。技术水平的升级,是农业3.0时代题中应有之义。技术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是全方位的,我们已经看到很多"黑科技"的应用。同时,资源环境的约束则以底线、红线的形式,对生产方式的变革提出要求,轮作休耕、秸秆还田、化肥零增长、滴灌微灌等生产方式方兴未艾。

  在经营体制方面,"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成为必然选择。中国城镇化率即使达到70%,人多地少的现实也不会根本改变,这决定了我国规模经营必须是适度的;适度规模经营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竞争力,靠的是规模可以做到很大的社会化服务。这两者的结合,是中国农业应对竞争挑战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央倡导的农业现代化方向。

  在产业链条方面,从产销一体到以销定产,农业大规模定制将逐渐普及。以往是种什么吃什么,将来是吃什么种什么;以往的农业产业链条--生产、加工、运输、批发、零售、消费,基本以生产为起点、围绕生产来进行,将来依托信息技术,整个产业链条在很大程度上要倒过来,以消费为起点、围绕消费来构建。

  在模式业态方面,注重农业功能的多样化开发,强调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业不仅可以提供农产品,农业还是农业文明的载体、田园生活的依托、乡村风貌的内核,农业还有体验、休闲、教育、养生等功能,以这些功能为基础的农业新模式、新业态正在蓬勃兴起。

  新特征 新样态

  在这些大趋势之下,3.0时代的农业可谓百舸争流,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总体来看,这些农业都追求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追求个性化、多样化、丰富化;这些农业的经营主体更年轻、更好学、更懂管理和市场;他们也不再是一个人战斗,而是依托合作社、背靠社会化服务组织、灵活运用政府的各种扶持资源

  至于农业3.0时代的农业样态,更是林林总总,琳琅满目,比较重要的就有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定制农业、品质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养生农业、观光农业等等,以及由这些农业样态交叉融合而来的新样态。

  比如智慧农业,它把信息技术引入农业的生产、流通、销售、管理等环节,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智能农业装备,依托大数据,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种植和智能化生产,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再造。

  又比如绿色农业,它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民众对高品质、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相对接,采用农药减量、生态循环、施用有机肥等绿色生产方式,生产市场认可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类似这样的农业样态不断兴起,"农业+""+农业",农业正在抛弃单纯的"地里刨食",告别简单粗放、整齐划一,迈向一个新时代--农业3.0时代。

  农业的故事还会更精彩,我们一起期待。


soso_tc_slider_img


  客商在一家农业公司的智慧大棚内扫二维码查询蔬菜信息 李晓果摄 

  智慧农业:互联网来当"大管家"

  --大变局,新蓝海:扣启农业3.0时代(之二)

  半月谈记者 郭强 张展鹏 叶含勇

  农业3.0时代一大根本特征,就是突出的"智慧含量"。当信息时代的新技术装备农业生产加工全流程,当田间地头的每一个角落都享受互联网的阳光雨露,农业会怎样?

  农田有情况 轻松早知道

  望着基地长势喜人的各类瓜果蔬菜,江西井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槐康一脸笑容。

  "现在种地讲科学,有了这个'神器',浇水施肥就跟玩儿似的!"指着基地里的水肥一体化设备,陈槐康略带神秘地说,这套设备由一台电脑控制,它可以感知土壤和环境,然后根据数据操作智能设备,"农作物渴了有水喝,饿了就施肥"。

  "有了它,不仅管理起来方便,还能省下不少工钱,很划算!"陈槐康笑着告诉半月谈记者,采用水肥一体化项目管理的农作物,一般可比旁边的地多收两三成,施肥也不用再雇人雇机器。

  "互联网+"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可控,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程度,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江苏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詹雄腾,在江苏阜宁县益林镇工作已近3年,自称完全是个"新农民"。他介绍说,闽中公司主产品是双孢菇,年产量达3000多吨,但使用的人力并不多,靠的就是"智慧农业"。

  在菇房门口,半月谈记者看到一个精密的控制系统,上面显示着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十余个数据,对蘑菇的生长环境实现"一键控制"。有了这个"大管家",来务工的村民只需在蘑菇成熟后采摘即可。

  "一个菇房成本大概100万元,这套控制系统占了大头。"詹雄腾说,虽然昂贵,但很值得。"有了高效、精细的管控,总的算起来节约了大量成本。"

  一张"身份证" 信息全追溯

  走进正邦集团位于江西省吉安县的一家鲜肉直营店,只见很多产品上都贴有条形码。

  "这些条形码就是猪肉的'身份证'。"正邦集团董事长林印孙说,作为一家集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兽药研发等为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正邦在多个基地引入产业标准化和溯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打造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产业链。

  打开一款名为"邦养猪"的APP,记者轻松查到了正邦各批次生猪的存栏位置、饲喂记录、免疫记录等信息。正邦集团农牧互联网业务负责人黄振平说:"我们想通过'邦养猪'这个平台打通生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构建一条全新的猪产业生态链,并以此保障食品安全。"

  插上了科技翅膀的"智慧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生产效率,还实现了农产品的生产可监督、去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

  在江西省高安市海亮明康汇蔬菜基地,人们的第一感觉是,这里不像菜地而像车间,而且生产出来的蔬菜上都贴有二维码。

  "我们这里的蔬菜,从播种那一天起,就有一个'身份证',消费者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知道它是哪里生产的,哪一天种、哪一天收的,期间用了哪些农药、化肥。"海亮明康汇蔬菜基地负责人赵宁说。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2013年,海亮集团刚开始在高安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时,也和业内其他企业一样,面临着"消费者对有机农业不信任、优质农产品卖不出优价"的困境。如今有了这套智能系统,基地种菜省心,消费者买菜放心。

  农事有疑难 网络来支招

  在江西奉新县宋埠镇宋埠村,建华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单春拿着手机,对着一块农田扫描定位。不一会儿,手机屏幕上就弹出了他身边田块的编号、营养成分和施肥建议:土壤酸性较强,可增施生石灰。

  通过手机一键就能轻松获取施肥方案,宋单春使用的是"江西12316"APP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为打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江西省2015年启动"互联网+测土配方施肥"生态系统建设工作,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测土配方施肥查询服务。

  不仅是奉新,全国不少地方也积极"用电脑代替人脑",以科学代替经验,不但节省大量人工成本,而且使农业生产管理更精准更高效,收到增产提质增收效果。

  在苏州市吴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苏州申航生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池塘智能化生态养殖基地,物联网技术被应用于养殖管理各个环节--安装在养鱼水槽边的传感器自动监控水温、PH值、溶解氧、COD等七大指标,推水、定时定量投饵、过滤吸附废弃物也实现全自动操作。

  江苏泰州市农委则搭建了"农牧旺"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政策咨询、社区交流、困难求助、农情调查  打开"农牧旺"APP,各项功能板块一目了然,项目报批、农村保险等服务也可在线办理。此外,平台还为农户提供农副产品在线销售等服务。

  "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解决许多问题。"负责平台搭建和管理的神农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新林介绍,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便捷。去年农民高长怀发现自家田头苗穗发黑,便在平台发送了一条求助信息,第二天就有专家与他联系,约定时间上田头查看,及时给予帮助。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浏览手机站
微信二维码